在今天召開的藝術雙月刊《榮寶齋》雜志創(chuàng)刊一周年座談會上,一些藝術評論家指出,中國藝術收藏者的鑒賞水平亟待提高。目前中國收藏者高價購得的“名家名畫”百分之八十至九十都是偽作。
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(fā)展,富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熱衷于各種形式的投資。在這一背景下,藝術品收藏熱近些年來悄然興起。據(jù)著名美術評論家劉曦林先生介紹,二000年僅山東省用于購買美術作品而流出省外的資金就達幾億人民幣。個人收藏在千萬元以上的收藏“大家”在中國也已為數(shù)不少。
但是,由于大多數(shù)收藏者缺乏必要的藝術修養(yǎng)和鑒別能力,使得一些假冒偽劣的“藝術精品”大行其道,嚴重擾亂了藝術市場的秩序,以至于一些“貨真”的大師之作無法做到“價實”。去年年底在一個拍賣會上,中國國畫大師黃胄先生的大幅“群驢圖”真品最終僅以一千元人民幣成交。
對此,中國美術界的評論家們呼吁,中國大眾傳媒尤其是藝術類媒體應該肩負起普及藝術常識、提高全社會的藝術修養(yǎng)、提高大眾藝術鑒賞水平的重任,只有全民素質的提高才能從根本上扭轉藝術市場的混亂狀況。
|